跟孩子相處要認真,但不要太嚴肅
跟孩子們相處,你有習慣的模式與態度嗎﹖面對孩子的好奇與提問,我們要仔細與認真的聆聽和回應,要認真,但是不要太嚴肅。這樣,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力,也可以帶領我們放鬆的飛翔一下;這樣,孩子們靈動光彩的雙眼,才可以繼續閃爍著智慧之光,繼續思考與發想,也許會發明與創造出甚麼有趣又有意義的東西。
最近發現,當自己陷入焦慮,緊張,煩躁或是不安時,會下意識的咬緊牙關。這種從心理層面的深層感受,直接就反應到表淺的身體表現上,也許,是一種平衡身心的自我防衛。
當上下排的牙齒,緊密的扣合時,面部的肌肉,是緊繃的,有時,甚至覺得牙齒就要發生酸楚的抗議了,才告訴自己,要放輕鬆一點。
長久以來,我就不是一個輕鬆的人。習慣認真而嚴肅的面對每一件事情,嚴謹控管自己說出的每一句話,甚至要吃進嘴裡的食物,都要計較與考慮再三。因為這樣要求自己,同樣的,也可能會這樣審視他人吧?所以,難免可能會讓人覺得累?
跟孩子們相處的久了,漸漸的發現,只要做一個認真的人,而不需要太嚴肅。認真,是對待事情的態度,嚴肅,卻拉出了與人相處時,無形卻真實存在的距離。
孩子們的天真爛漫,正一點一滴的淡化去,以前習慣嚴肅的生活慣性。跟他們一起聽他們喜歡聽的歌,聽得次數多了,也可以哼唱兩句,他們露出驚喜又驚訝的表情時,看起來,真的是純真又可愛。
跟他們聊,他們玩的電腦遊戲中的角色。雖然,我不喜歡他們花太多時間玩電腦遊戲,但是,看著他們認真的討論角色,技能,作戰組織的方法,說得眉飛色舞,活靈活現。這是年輕男孩特有的戰鬥光彩,他們的生命,每天都熱情的在上演, 我開始欣賞與靠近,也就更拉近了親子之間的距離,更多了了解他們的話題。原來,孩子們的世界,只有我們願意走近看時,才有機會看的明白,也才有可能, 進入其間,享受並且好好感受。
記得,長子剛學會說話時,他好奇又認真的看著我的臉說:「媽媽,您的眼睛裡面有我耶!」我說:「對啊!因為媽媽正看著你!」然後,他摸摸我的眉頭說:「媽媽,有毛!」我笑著說:「對啊!眉毛。」沒想到,長子著急又緊張的說:「媽媽,有毛!有毛!」看他著急成那樣,我抱他坐在我的腿上笑著說:「對,有毛,那個毛有名字,叫做眉毛,因為它長在眉頭上,所以叫眉毛。」那個經驗讓我明白,我們理所當然知道的事,對孩子們來說,卻常常是聞所未聞的事。所以,要站在孩子們的立場去看待事情,要站在他們的高度去看世界,才有可以了解與看見,他們的想法與視野。
跟孩子們相處,一定要認真,但是可以不要太嚴肅。孩子們的想法,天馬行空,常常會有出奇不異的思考與行為,很多事,往往也不符合邏輯推理,但是,確實有趣又充滿創意。盡量讓孩子在小時候,可以保留那份天真又不受限制的想像力吧!
當孩子們跟我們分享或聊天時,一定要做到認真的傾聽與回應。如果,他的想法太不切實際,也不要一下子就潑冷水,先聽聽他怎麼想,怎麼說,這些創意與想法,也許未來會改變世界,也說不一定。認真的對待,每一次跟孩子們相處的機會,但不要讓大人的嚴肅與慣性思考,扼殺與阻斷了孩子們的想像力。
#2017.2.3.土耳其遊達達尼爾海峽